20 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凭借智力和勇气走出丛林,在河谷边观测星象,丈量土地,建立起不同于动物世界的秩序。面对时空中的未知,日夜运转的永恒,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和创造。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历史。”
从第一个人拿起石头磨制工具,到古埃及人推算出天文历法,300 多万年过去了。又过了 4000 多年,人类能够建造起百米高的圆顶大教堂,数万人相聚其中,唱诵他们的神,其中蕴涵着数学、物理和建筑技术,也凝聚着音乐和绘画的艺术成就。
印刷术的发明,使更多人可以接触书籍,通过大量印制文字和图像,新思想和艺术文化前所未有地扩散至平民,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到了 1776 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历史加速了。瓦特的第一批改良蒸汽机成功投入生产,工业化的大门开启,社会结构进入剧烈震荡期,人类开始步入现代社会。
同一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经济学这门当今最大的“显学”诞生,影响着三百年来的商业世界。而北美居民发表了《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在科技的推动和文化的凝聚下,人类逐渐形成了复杂精密的社会系统。千万年来,人们走向祖先遥望过的星河,也窥见神秘难测的身心运转法则。
三百年来,科学之光日盛,从蒸汽到电力,再到信息技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人文思想也一直沿着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脉络行进。
直到今天,影像等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带我们来到了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时代。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于是,在寻找星河钥匙的途中,我们对宇宙的审视从四维到十一维;在破解生命密码时,我们甚至利用 DNA 做积木,以造物者的勇气,重新对生命进行设计和组装……
每当我们尚未来得及惊奇时,科学的触角便又向前延伸了一步。
那么,前沿科学的发展究竟能有多超乎想象?
知乎大神为大家举了几个栗子。
科学家的大脑洞,整个世界的想象力都跟不上。
以霍金为代表的一大批物理学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在理论上对黑洞的各种性质做了充分的推演,虽然人们迟迟没有见过黑洞的真容,但黑洞早就是天体物理学中被「默认」的设定。
但直到从夏威夷到西班牙、从格陵兰到南极点、从洛基山到安第斯的 9 架世界顶尖毫米波望远镜联合起来,组成横跨地球直径的「视界面望远镜」——
把几千万光年之外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极度扭曲时空中光子环绕形成的「光环」拍摄下来,我们才终于有了那种「眼见为实」的自信心,真正意义上把黑洞从一种「假说」变成了「事实」。
黑洞本身,固然已经是「难以想象」的杰出代表,而为看到黑洞而克服的巨大技术挑战,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一些天文学家更有野心。为了进一步推动科学发现的取得,他们会提出非常极端的假设与技术需求。
比如,为了对系外类地行星进行直接成像,一个天文学家小组提出了异常宏大的脑洞:把整个太阳当做引力透镜,构成一个恒星级的「望远镜」。
这架横跨太阳系的望远镜长达 650 个天文单位,这架望远镜的「后端设备」需要被发射到柯伊伯带之外的太阳系边疆才能完成观测。
如果成真,这架望远镜的筹备和发射周期将长达数十年,全寿命周期以世纪为单位计算。
它将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类遥远未来新家园的惊鸿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