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技术与能源技术的融合应用
发布日期:2020-04-13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水电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类能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情况下,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都能得到有效保障,这也是一个国家公共服务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能源变革大势已定,能源技术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城市作为能源消费的终端与各能源系统集成点,既是创意诞生的源头,也是检验技术的标准。城市必然会根据自身发展目标,为能源技术的发展提需求、指方向,让能源变革真正落地。
 
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年代,人们使用水、电等能源时十分不便。挑着水桶外出取水、点燃蜡烛代替照明灯具的状况较为常见。
发展能源技术,促进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在保证能源基本的供应前提下,能源利用率也能发生重大的革新,能源技术在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电力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电力网络四通八达,工业、农业、生活用电数量不断增加,各行业对于电力这种能源的依赖程度有所提升。在这种状况下,泛在电力物联网应运而生,从不同层面上丰富着电力行业的内涵和价值。那么,目前我国泛在电力物联网整体建设状况如何?其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价值,更好参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10月14日在京召开发布会,发布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背景、价值、目标与方向等角度出发,揭示了我国电力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电力生态建设的趋势。
 
泛在电力物联网,涉及能源技术与物联网技术通过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可以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促进电网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为构建起安全、完善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体系,除了需要运用清洁能源、绿色环保等除尘净化技术,还需要借助智能监测、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以此促进电力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通过把物联网技术与能源技术进行融合应用,推动各类用能设施状态全面感知、高效便捷接入、智慧友好互动,能够有效促进居民生活、商业、交通等领域再电气化。
 
 
在港口、机场、景区等地推广清洁电能替代项目,也有助于缓解某一地区的集中供电压力,减排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企业来说,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在保障各工厂用电基本需求的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做好应急预案、降低突发损失。一旦工厂突然发生停电,车间生产人员可以主动向电力企业寻求帮助,通过可视化抢修、故障精准定位等操作,电力维修人员可迅速赶赴现场,从而将因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地球只有一个,其所蕴藏的能源储量是有限的。提早做好能源开采计划、制定好相关法规,将让人们在谈到能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问题时,更加理性也更加从容。在开发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时,人们更需要科学规划。
 
 
能源监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于促进能源高效、节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监管的范围只要有安全监管、市场监管、节能监管以及效率监管、结构、环境监管。具体的分类有:社会性和经济性监管、自律性和他律性监管、命令性和控制性监管、原则性和规则性监管。市场基础理论能够促进市场和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普遍服务理论强调对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等能源服务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的使用权利;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于促进能源利用的持续性保持代际公平。
 
 
在以碳排放交易机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应该发展一种更加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进行完善,克服存有的寻租问题,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手段抑制非理性的能源消费,能够发挥其执行程序简单,成本测算明确调控力度灵活以及绩效明显的优势。
 
智能制造与城市能源
 
我国智能制造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智能制造处在政策风口,正迎头赶上。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中国制造2025》再到《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为实现制造强国规划路径。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逐渐成形,2016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仪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部分装备产业规模销售收入已超过10000亿元,还取得了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技术突破,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研发基地,但一些关键性技术仍旧依赖于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

 

 

智能制造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智能制造产业范围囊括汽车制造、能源生产、能源管理等多个工业领域。智能汽车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成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天生具备智能发展的“基因”,其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经启动;能源智能管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能源管理方案,将在生产过程中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最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

 

 

 

隔壁科技